安远县概况

【位置】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,地理座标为北纬24°5218″~25°3652″,东经115°952″~115°3713″。东毗会昌、寻乌县,南邻定南县,西连信丰县,北接于都、赣县。东西宽约48.8千米,南北长约84.6千米。2005年,全县国土面积2374.59平方千米,占赣州市面积的6%,江西省面积的1.4%。安远县人民政府驻地欣山镇,距赣州市172千米,距省会南昌市586千米。  

【沿革】安远县历史悠久。因有濂江水之清,安远又别号濂江。据记载,建置前,安远县在虞夏时期为禹贡扬州地,春秋属吴,战国属楚,秦属九江郡,汉属豫章郡雩都县。公元544年(南朝梁大同十年)置安远县,属南康郡。县名因境内有安远水而得,一直沿用。建县后,几经析并易属。公元1310年(元至大三年)复置安远县,属赣州路,后无废置,相沿至今。

544年(南朝梁大同十年),分雩都县南三乡地“于今县南七十里安远水南置安远县”(唐《元和郡县图志》),以水名县,属南康郡。隋开皇年间(581600年),安远县并入雩都县。589年(开皇九年),改南康郡为虔州,安远隶属虔州。788年(唐贞元四年),分雩都县南三乡并信丰县一里,再置安远县,属虔州。910年(五代十国吴杨隆演天祐七年),以虔、韶二州置百胜军,安远县隶属百胜军。937年(南唐昇元元年),改百胜军为昭信军,安远县隶昭信军。975年(北宋开宝八年),改昭信军为军州,安远县隶军州。976年(太平兴国元年)改军州复为虔州,安远县属虔州。1153年(南宋绍兴二十三年),改虔州为赣州,安远县属赣州。1277年(元至元十四年),改赣州为赣州路,安远县属赣州路。1287年(元至元二十四年)安远县并入会昌县。1310年(元至大三年),复置安远县,仍属赣州路。1369年(明洪武二年),改赣州路为赣州府,安远县属赣州府。1646年(清顺治三年)至1911年(宣统三年),安远县仍属赣州府。

1912年(民国元年)冬,废府,安远县直属江西省。1914年设赣南道,安远县属赣南道。1926年废道,复直属江西省。土地革命时期,安远县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之一,受国民政府和中央苏区政府双重管辖。19306月安远县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,11月安远县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赣南办事处。19316,安远县属中央苏区江西省。19338月中旬,安远县属中央苏区粤赣省。1932年安远县属江西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区。1933年秋,安远县属赣南专区。1934年,安远县隶属赣南专区改称的江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。19353月,安远县属江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。

1949820,安远县解放,属赣州分区。同年11月,安远县属赣西南行政区。19516月,安远县属赣州专区。19545月,安远县属赣南行政区。19645月,安远县属赣州专区。1971年,安远县属赣州地区。19997月,赣州地区撤地设市改称赣州市,安远县隶属赣州市。

【区划】2014年,全县设有鹤子镇、孔田镇、三百山镇、欣山镇、车头镇、版石镇、天心镇、龙布镇、镇岗乡、凤山乡、高云山乡、新龙乡、蔡坊乡、重石乡、长沙乡、浮槎乡、双芫乡、塘村乡810乡,151个行政村,16个居民委员会, 1734个村民小组。欣山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。

【人口】2014年,全县户籍总人口为398126人,比上年末增加15916人,增长4.2%。其中农业人口为331089人,非农业人口为67037人。据人口计生部门年报显示,全年全县出生人口5545人;死亡人口2591人;全年净增人口2854人,比去年多增-142人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.21‰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.88

【地形】安远县地处南岭山脉的延续地带,属中低山与丘陵区。中部突起,向南北倾斜,北部又向北东倾斜,东西边缘高。最高点塘村乡阴刀子山,海拔1194.4米;最低点长沙乡光明村浮石,海拔180米。南半部为孔田低山丘陵区,东南部处武夷山脉南缘。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及800米以上的中山约占全县面积的27.6%,海拔300500米的高丘约占42.9%,海拔180300米的低丘及谷地约占29.5%。

【山川】安远县是典型的山区县,境内群山连绵,以中低山为主,境内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1座。最高峰为塘村乡与于都县交界的阴刀子山海拔1194.4米。境内山峰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天心镇、塘村乡、双芫乡,东南部的高云山乡、凤山乡、鹤子镇和三百山镇,西部的新龙乡,中部的重石乡和蔡坊乡。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是安远县东南缘梅子山、十二排诸山峰的合称,属武夷山东段与南岭北坡余脉交错地带,属寒武纪火山地貌,总面积333.3平方千米,森林覆盖率98%

   县内有两条主干河流,分别为濂江河和镇江河。以县中偏南部九龙嶂为分水岭,构成南北两大水系,南面镇江河属珠江水系,北面濂江河属长江水系。镇江河,古称三伯坑水,发源于国家森林公园三百山,自东北流向西南,至凤山乡纳观音河水,至镇岗乡富长纳涌水河水,至孔田镇火烧围纳新田河,至鹤子镇纳古坊河和阳佳河,在鹤子镇黎屋出县界流入定南县九曲河,汇入广东省东江,属东江一级支流。濂江河,发源于九龙嶂东段的大坝头天狮脑。自南流向北,至欣山镇石圳合中碛水,经欣山镇西霞山合安远水,至古田合上濂水,流经车头、版石、重石和天心等乡镇,在长沙乡出县界流至会昌县洛口汇湘水,入贡江,属贡江一级支流。

【气候】安远县属中亚热带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,境内日照充足,热量丰富,气候温和,降水丰沛,无霜期长,四季分明,具有春早多阴雨、夏热无酷暑、秋爽降水少、冬冷无严寒的气候特点。由于受季风影响,安远县气候规律性强,10月至次年3月,多吹西北风,天气多晴干冷。49月,受南方海洋暖温气流控制,以吹偏南风为主,天气湿热多雷雨。

全县分为二个气温区,即年平均气温高于18℃的高温区和低于18℃的低温区。高温区分为以境内北部的长沙、重石、浮槎、龙布等4乡镇为主要区域的第一暖区,年平均气温高于19℃;以境内中部的车头、新龙、欣山3乡镇为主要区域的第二暖区,年平均气温在1819℃之间;以县南部的镇岗乡和鹤子镇为主要区域的第三暖区,年平均气温大于18℃,其中鹤子镇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大于19℃。低温区分布于山区,其中九龙嶂为最低温区,年平均气温在15℃以下。凉伞岽和新龙乡江头的马屎石、镇岗乡的高峰村及塘村的北部山区为低温区,年平均气温在17℃以下。县内低丘区域积温值较高,低山区积温值较低。春寒出现频繁,惊蛰寒出现于315日前,春风寒在31625日出现,清明寒在326日~41日之间出现。2014年,最高温度37.6℃,最低温度-2.9℃。013rh

【特色名片】

安远是千年古县。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安远在虞夏时期为禹贡扬州地,春秋属吴,战国属楚,秦属九江郡,汉属豫章郡雩都县。建县于公元544年(南朝梁大同十年),迄今1471年。

安远是文化名县。底蕴深厚,独具特色。安远是“中国采茶戏艺术之乡”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,是全国第五、江西首个“中国楹联之乡”。安远是客家人聚居地,客家文化源远流长。安远文物古迹甚多,最负盛名的有:建于宋绍圣四年(1097)的无为寺塔,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)的赣南最大客家方型围屋东生围,建于清顺治九年(1652)的永镇廊桥,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安远是旅游大县。风光秀丽,景致怡人。境内的三百山是香港和深圳地区饮用水东江的源头,是国家级森林公园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国家4A级旅游景区,空气清新,每立方厘米负离子含量高达7万个单位,是纯天然的绿色氧吧,也是全国唯一对香港同胞具有饮水思源意义的旅游胜地。县内乡村旅游、温泉旅游、红色旅游等资源丰富,别具魅力。

安远是生态强县。山青水秀,绿色家园。全县森林覆盖率84.3%,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倍,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。全县果园面积30万亩,其中生态脐橙园26万亩,生态产业卓有成效。全县气候宜人,空气清新,境内地表水呈天然弱碱性,是休闲养生的天然宝地。

安远是苏区全红县。光荣传统,永励后人。安远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转折地、中央苏区反“围剿”斗争的重要前沿阵地、苏区精神的重要发祥地。苏区时期,安远是会(昌)寻(乌)安(远)中心县委的组成县份。19271022日,朱德、陈毅等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天心圩进行了“天心整军”,这是著名的“赣南四整”的开端,是我军从失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,是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源头之一。据1932年中共江西省委统计,安远全县10.01万人中有12618人参加红军,12052人支前作战,平均每8人就有一人参加红军,有名有姓的烈士2136,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